
P2P存储
P2P存储是基于P2P(Peer-to-Peer)技术实现的一种网络存储,将很多机器用对等的方式组织起来共同为用户提供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服务。
一个区块上面能够容纳的数据是有限的,当这个区块中的信息容量大于空块而少于满块时,这个区块就被称为正常区块。
区块宽16格,长16格,高384格,共有98304格。当玩家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时会在其周围生成区块(出生点区块),而随着玩家对世界的探索,相邻的区块也会被生成。一个世界可生成14万亿(14,062,500,000,000)个真区块。每个区块有7.46×10的244700次方种可能的区块,不包括实体。
在单人游戏中所生成区块的确切数字往往与视野距离和玩家的移动有关。而在多人游戏里,在每位玩家周围会生成一个以玩家为中心,半径为10的二维区块网格(一共21×21总计441个区块),尽管这可以被更改为3-15之间的一个值,通常只会在连接不良的家用服务器里调低此数值。在指定范围内的区块会有活动(生物生成、树木生长、水流动、掉落的物品消失等),而不在范围内的区块不会有交互,并会存储在硬盘里(这个“按需加载”内存管理机制被广泛用于程序化的地形生成,以便玩家的电脑不需要同时跟踪并更新成百上千个植物和生物)。区块每次存储的时间间隔最小为30秒。
Minecraft的渲染器将一个区块分为8个16x16x16的渲染区块(即子区块),并编译到OpenGL显示名单里用于加快渲染速率。任意一个渲染区块内的方块发生变动的话,渲染区块均需要重建。
区块是通过地图种子进行创建的,这也意味着如果每次使用的地图种子相同的话,所生成的区块也会相同,前提是Minecraft和世界生成器的版本要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