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质因数

3年前更新 0 0

质因数分解算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基于量子计算机的质因数分解算法——Shor算法,从理论上证明,在当前最快的计算机上需要上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量子计算机瞬间即能完成。

收录时间:
2022-12-13

质因数分解算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基于量子计算机的质因数分解算法——Shor算法,从理论上证明,在当前最快的计算机上需要上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量子计算机瞬间即能完成。但是,Shor算法基于传统的量子线路模式,由于实验难度太大,使用Shor算法分解的最大数仅是21。
中科大杜江峰课题组开展了采用绝热量子计算这一新的量子计算模式来实现量子质因数分解的研究,在核磁共振实验体系中先后实现了21和143的量子质因数分解,创造了当时量子质因数分解的世界纪录。
在最新完成的这项工作中,杜江峰课题组利用金刚石中的自旋作为量子比特,首次在室温大气条件下实现了基于固态单自旋体系的量子分解算法。研究人员以分解35作为例子,完整演示了绝热量子分解算法的整个过程,并以高保真度得到了问题的解。为了克服金刚石单自旋量子相干时间不够长的问题,研究人员发展了核与电子杂化体系的优化控制技术,提高了量子演化过程的保真度。这一优化控制技术具有普适性,将可以应用于其他自旋体系。
金刚石单自旋是极具潜力建造室温固态量子计算机的实验体系,该工作展示了在这一体系中实现复杂量子算法的能力,向建造室温固态量子计算机迈进了重要一步。

相关导航

源代码

源代码

源代码(也称源程序)是指未编译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设计语言规范书写的文本文件,是一系列人类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 在现代程序语言中,源代码可以是以书籍或者磁带的形式出现,但最为常用的格式是文本文件,这种典型格式的目的是为了编译出计算机程序。计算机源代码的最终目的是将人类可读的文本翻译成为计算机可以执行的二进制指令,这种过程叫做编译,通过编译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