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约层封装区块链系统的各类脚本代码、算法以及由此生成的更为复杂的智能合约。如果说数据、网络和共识三个层次作为区块链底层“虚拟机”分别承担数据表示、数据传播和数据验证功能的话,合约层则是建立在区块链虚拟机之上的商业逻辑和算法,是实现区块链系统灵活编程和操作数据的基础。包括比特币在内的数字加密货币大多采用非图灵完备的简单脚本代码来编程控制交易过程,这也是智能合约的雏形;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以太坊等图灵完备的可实现更为复杂和灵活的智能合约的脚本语言, 使得区块链能够支持宏观金融和社会系统的诸多应用。
区块链每个区块可编程、可嵌入代码的特性,合约层包含了脚本、算法、以及智能合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一份自定义的电子合同,之所以称为智能合约,是因为这份合约可以在达到约束条件自动触发执行,不需人工干预,也可以在不满足条件时自动解约,理论上可以触发执行事先约定好的一切条款。这也是区块链能够解放信用体系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以往的区块链是没有这一层的。所以最初的区块链只能进行交易,而无法用于其他的领域或是进行其他的逻辑处理。但是合约层的出现,使得在其他领域使用区块链成为了现实,比如用于IOT。以太坊中这部分包括了EVM(以太坊虚拟机)和智能合约两部分。
智能合约具有自治、自足和去中心化等特征。自治表示合约一旦启动就会自动运行,而不需要其他签署方进行任何干预;自足则意味着合约能够通过提供服务或发行资产来获取资金 , 并在需要时使用这些资金;去中心化则意味着智能合约是由去中心化存储和验证的程序代码而非中心化实体来保障执行的合约,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合约的公平和公正性。智能合约对于区块链技术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激活器,为静态的底层区块链数据赋予了灵活可编程的机制和算法,智能合约的自动化和可编程特性使其可封装分布式区块链系统中各节点的复杂行为,成为区块链构成的虚拟世界中的软件代理机器人,这有助于促进区块链技术在各类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中的应用,使得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各类去中心化应用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Dapp)、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 、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DAC) 甚至去中心化自治社会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 DAS) 成为可能。就现状而言, 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演化。现存的各类智能合约及其应用的本质逻辑大多仍是根据预定义场景的 “IF-THEN” 类型的条件响应规则,能够满足自动化交易和数据处理的需求。 未来的智能合约应具备根据未知场景的 “WHAT-IF”推演、计算实验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决策功能,从而实现由“自动化”合约向真正的“智能”合约的飞跃。
相关导航


核心钱包/ Core Wallet

椭圆签名算法/ ECDSA

信任危机

分布式存储/DDS

数字新闻

合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