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危机包含广义货币危机和狭义货币危机,广义货币危机指国家货币汇率动荡幅度超过了国家可以承受的范围。狭义货币危机指一国的稳定汇率被动的被转化成了浮动汇率。造成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汇率政策不当、外汇储备不足、银行系统脆弱、金融市场开放过快、外债负担沉重、财政赤字严重、政府信任危机、经济基础薄弱、跨国传播危机、基金组织的政策不当等。
货币危机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跨国流动的前提下,由于一国经济基本因素出现了恶化,或者是人们对本币币值的预期发生了突然性的逆转,引发金融市场上针对该国货币的投机行为,造成其货币大幅贬值,进而殃及整个宏观经济的一种现象。货币危机一般发生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危机理论模型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另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从危机的传染和羊群效应来分析货币危机的发生。
发达国家普遍减弱了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而发展中国家为快速发展本国经济,也普遍实行经济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政策。在此背景下,货币危机等形式的金融危机在多个国家频繁上演,造成汇率剧烈波动、国际储备大幅度变动、通货膨胀水平高、汇率制度被迫调整等诸多问题,不仅常与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其他金融危机混合出现,也从早期主要发生在单个国家向多国蔓延。IMF的有关调查显示,在20世纪,全球共计有近160次货币危机发生在50多个国家,其中发达和较发达国家超过40次,发展中国家则超过110次。Kaminsky和Reinhart等经济学家发现,仅在1970—1995年期间就有20个国家共发生超过70次货币危机,其间每个国家平均发生3~4次货币危机。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不仅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而且同时引发了多国的货币危机,多国货币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且国民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出现衰退。
国内外学术界开始重新思索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危机间的传导机制:资本账户开放会给一个经济体带来怎样的正向效应与负向效应?资本的跨境流动是否会促进一国经济的繁荣与稳定?目前,学术界关于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危机的量化研究已不在少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资本账户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经济增长、货币危机的预警机制间的实证关系研究(Karry,1998;Arteta&Eichengreen,2001;Gruben&Mcleod,2002;杨权,裴晓婧,2011;张春宝,2015;朱孟楠、闫帅等,2017)。Karry(199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一个经济体的开放程度与资本流动可能会对经济体造成的冲击间不存在正向关系。
相关导航


图形处理单元/GPU

紫外灾变/瑞利-金斯灾变

概念证明/POC

孙宇晨456万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

利好

无代币区块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