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

3年前更新 0 0

共识是开放区块链技术的基石...

收录时间:
2022-12-09

共识是开放区块链技术的基石,由结合透明账本与加密安全措施来实现。也就是说,网络参与者无须访问他人的身份或钱包即可通过账本记录来验证新交易,从而就真实区块的“最长链”达成共识。

开放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网络节点去中心化治理形式创新,新的治理形式不断涌现。​此外,网络参与者们也在以新的方式交互。网络节点达成共识,便会有新区块产生,且不同区块链采用不同共识阈值、投票方法和奖励激励。例如,权益证明(PoS)协议中的网络节点可以通过以更多自有资金“入股”来证明其投票诚信,以增加投票权。每个区块链都有其各自速度、规模和安全性权衡标准,具体取决于许多因素。

网络共识的达成方式愈加复杂性,尽管一些共识机制有极强的安全性,但其处理时间之慢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以比特币为例,其网络运营商(矿工)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挖”比特币,完成一笔比特币交易可能需要一个美国家庭53天的用电量。虽然目前因为Taproot升级稍微降低了交易能耗,但不得不承认整体消耗依然很高。这种高能耗背后有在用大量的算力运作来防止区块确认实物,从而保护账本的安全以及准确性。

某些共识协议确实即时保证了交易的不可撤销性,而一些其他机制则会在新区块添加到最长链后,再以一定概率确定资产。例如比特币中,每十分钟确认一个新区块,在确认六个区块后,才能达到概率确定性。

“概率确定性”意味着如果工作时间不够,就无法完全保证一个区块的链上永久性,新区块不断形成,而旧区块会“沉入”最长链中。因此,探索各种区块链共识机制,及其治理选择对网络节点投票选出的已确认区块最终确定性或永久性非常重要。

尽管PoW共识协议足够强大,但它们能耗极高、吞吐量较低且可扩展性有限。而PoS协议虽然消耗能量较少,但有形成验证者寡头的劣势,且容易受恶意行为影响。

PBFT协议能耗低,交易吞吐量高,通过促进和延续去中心化可解决上述共识机制中存在的可扩展性问题。因此,对于公链应用程序,消费者和开发人员都青睐PBFT协议。然而,相比去中心化,更追求隐私的私有链和联盟链则会与之背离。

高能效和去中心化的PBFT协议巧妙地解决了当前矛盾,生成更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及规模惊人的强大账本,我们有理由相信,PBFT协议很可能会在下一代开放公链中大放异彩。正如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柏拉图式、形而上学的抽象式西方哲学思想解放为更具体、客观的认识论一样,区块链也必须进一步完善其绝对确定性和PBFT共识协议的治理和共识机制。

相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