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币(Fiat Money)也称法定货币,即由各国家政府或国家权利机构发行的合法流通的纸币。
要了解法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货币。在人类早期发展中没有货币这个词汇。由于当时生产条件的限制,除个人生活所需消耗品外,几乎没有剩下多余的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增加,人们手中逐渐有了多余的产品,此时人们会使用自己富余的物品与他人交换以获得所需,这被称为物物交换。随着交换物的增多,物物交换开始变得困难。这时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被用于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直接用于和其他商品的交换。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为海贝,每个商品都可以用贝壳的数量多少来体现其价值的高低,每个商品也都可以与贝壳进行交换。随着时代的发展,一般等价物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纸币。
法币是旧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旧中国长期采用银本位制,1933年4月“废两改元”以前,实际上是银两与银元并用。“废两改元”后,虽然货币得到统一,但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并未得到解决。英美两国为控制旧中国的货币权,又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危局下,政府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但苦于货币准备金不足和外汇短缺,必须取得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币制改革方能顺利进行。中国最初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美国为了避免与日本冲突,在这一时期对中国币制改革采取了“不合作”的消极态度。英国是最早入侵中国的老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华有其特殊的经济利益,它的态度较美国显得主动得多。1935年2、3月间,英国向美、日等政府建议共同商定方案向中国进行集体援助,美、日拒绝了这一建议。6月10日,英国决定派遣首席经济顾问李滋罗斯赴华,以调查中国的经济情况,同时也邀请美、日等大国共同行动,可各国没有响应。
李滋罗斯赴华之前,与英格兰银行总裁诺曼商议,拟定了对华贷款——币制改革方案:中国应尽快放弃银本位制;由中央银行专司纸币发行;中国只有采取英镑作为其币制的基础,英国才可能提供贷款援助;此新纸币与英镑的兑换率,不应超过1元等于1先令2便士;中国可将其现银向国外出售,获得足够的外汇来防止新币制的崩溃;在实行币改之前,中国可要求一笔借款作为外汇储备,英国可以提供一项仅用于币制改革的贷款或信贷。中国方面应接受以下条件:(1)对贷款提供足够的担保,包括保留英籍总税务司对海关的管理;(2)控制贷款使用,其用途只限于币制改革;(3)改组中央银行,聘请英国顾问;(4)改革预算。此外还有其它政治方面的条件。诺曼甚至设想以中国在实际上承认满洲国为条件,由英日联合对华贷款,这个提议遭到日本的强烈反对,中国方面也表示不能接受。
9月21日李滋罗斯抵达上海,就币制改革方案与孔祥熙、宋子文进行了多次会谈。南京国民政府急于在英国的帮助下推行币制改革,为此,准备在有关银行、币制、预算、金融、海关管理及税收等方面作一系列重大让步。英国财政部与外交部对谈判情况基本满意,但都认为,在对华贷款——币制改革方案的施行中,其他大国的合作是重要的,尤其日本的合作是最基本的。由于英国当局担心日本的反对拖宕了对华贷款,使本来已初步达成的中国币制与英镑相联的方案,偏离了英国当局原先的设想。另一方面,美国趁中国急需外汇储备而英国未能提供大笔贷款的时机,通过进一步操纵世界市场银价,插手中国货币与外汇事务,中国币制更不可能采用英镑本位,加入英镑集团了。
相关导航


反向套利

HODL

KYC

MEME

椭圆签名算法/ ECDSA

共识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