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币

3年前更新 0 0

区块链分叉成两条链后,往往会产生分叉币(有社区支持新链的情况下),分叉币不仅仅是继承了原链(分叉前)大部分的代码,它还继承了区块链分叉前所有的数据。

收录时间:
2022-12-08

分叉指的是区块链在进行“升级”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从而导致区块链分叉。或者说当开发者在新项目中采用与原来不一致的共识机制时就有可能发生分叉。

区块链由一个又一个的区块组成。矿工在里边通过挖矿能产生新的区块。但是当遇到算力相当的矿工的时候,平台一时间无法做出判断,从而在全网中就出现了两个长度相同、区块里的交易信息相同、但矿工签名不同或者交易排序不同的区块链。这样的情况,就叫区块链分叉。

区块链分叉共有两种类型:硬分叉和软分叉。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新旧节点相互兼容性。

硬分叉不具有向前兼容性,即旧软件不接受由新软件产生的数据。因此新节点和老节点不在同一条链上工作。 一旦发生硬分叉,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更新到新版本。

软分叉具有向前兼容性,其新节点和老节点在同一条链上工作,双方互不影响。向前兼容意味着,在去中心化架构中,节点不一定要升级到新的共识规则,因为软分叉的新规则仍旧符合老的规则,所以未升级的节点仍旧能接受新的规则。

软分叉可以保证不想升级的人不去升级,这种不想升级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很常见的。硬分叉必须要求所有旧节点进行升级,否则旧节点就无法识别新节点生产的交易和区块,导致区块链分成两条链。

软分叉的升级空间有限,因为目前的比特币交易数据结构和区块数据结构所有字段都已经详细定义好了,你想保证向前兼容,就不可能增加新的字段,否则旧节点就会拒绝你。所以软分叉的升级空间补束缚在对现有字段的重新定义。就包括软分叉就无法重新定义区块数据结构里的“区块大小”这个字段,也就是软分叉永远实现不了对1M区块的突破。而且这种极端复杂的兼容性稍微出点错,就会新旧节点不兼容,即导致硬分叉。这个事情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硬分叉的升级空间则要大很多,因为硬分叉只要考虑能够接受以前旧节点生产的交易和区块就可以了,硬分叉不需要考虑旧节点是否会接受新节点生产的交易和区块。那硬分叉就可以对交易数据结构和区块数据结构更大胆的修改。

区块链分叉成两条链后,往往会产生分叉币(有社区支持新链的情况下),分叉币不仅仅是继承了原链(分叉前)大部分的代码,它还继承了区块链分叉前所有的数据。那么分配也是直接的,原来持币(原链)的人,在硬分叉后,理论上都会1:1(按照发行总量)获得分叉后生成的分叉币。只要下将私钥导入支持分叉币的钱包(请确保该钱包安全),即可看到分叉币。原币在交易所的情况下,如果该交易所支持分叉币,那么也可以通过交易所获得分叉币,否则就需要在分叉前将原币提到数字钱包中。

不是所有的硬分叉产生的分叉币都会获得社区支持。只有双方分歧很大导致的硬分叉,且双方都得到了足够多的社区成员支持,才产生分叉币且分叉币才能“存活”。2019年3月份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级,虽然是硬分叉,但社区没有分歧,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分叉币了。

也不乏有人偷换分叉的概念进代币空投,“空投”就不一定要继承比特币区块链的所有数据了,比方说李笑来团队曾经推出的超级比特币(SBTC)项目,严格意义上来说就不属于分叉币,它只是在比特币高度达到498888之后进行快照,然后进行空投活动,要获取这种币种,是需要进行签名认领操作的,因为这一区块链并不继承比特币此前的数据。

相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