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BIT,Binary digit),计算机专业术语,是信息量单位,是由英文BIT音译而来。同时也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位,信息量的度量单位,为信息量的最小单位。在需要作出不同选择的情况下把备选的刺激数量减少半所必需的信息。即信号的信息量(比特数)等于信号刺激量以2为底数的对数值。L.哈特莱1928年认为对信息量选用对数单位进行度量最合适。
计算机专业术语,是信息量单位,是由英文BIT音译而来。二进制数的一位所包含的信息就是一比特,如二进制数0100就是4比特。
二进制数字中的位,信息量的度量单位,为信息量的最小单位。数字化文件中用二进制表示数据,“1”代表有脉冲信号,“0”代表脉冲间隔。如果波形上每个点的信息用四位一组的代码表示,则称4比特,比特数越高,表达模拟信号就越精确,对画面的还原能力越强。
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位是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其中8bit就称为一个字节(Byte)。计算机中的CPU位数指的是CPU一次能处理的最大位数。例如32位计算机的CPU一次最多能处理32位数据。
Bit,是Binary digit(二进制数)位的缩写,是数学家John Wilder Tukey提议的术语(可能是1946年提出,但有资料称1943年就提出了)。这个术语第一次被正式使用,是在香农著名的《信息论》,即《通信的数学理论》(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论文之第1页中。
根据Nyquist的取样理论,完整还原一个信号需要足够的取样频率,他认为要把类比信号变成分立的符号(Discrete Time),取样时的频率至少要在原信号的两倍以上。取样是将模拟信号换成数字信号的第一步,但精密度仍嫌粗糙,所以超取样的技术就出现了。一般超取样就等于将空间频率提高,取样更密集,一方面提高精度,一方面经过图像处理之后产生的类比信号比较完整,所需的低通滤波器(滤除画面杂点)次数与斜率都可大幅降低,画面失真也都会获得巨大改善。不过超取样后样本之间就会产生许多空档,这时需要有一些插入的样本来保持信号完整,而这样的任务就落在数字图形滤波器身上(Digital Graphic Filter)。比较先进的设计是以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方式计算,以超高取样来求得一个圆滑曲线,例如Krell的64倍超取样,但只有Theta、Wadia、Krell、Vimak拥有这样的技术。另一类数字滤波是事先将复杂程式与在晶片中,有类似GPU的功能,日本Denon、Pioneer 皆有这样的设计。最普通的方法是利用大量生产的晶片,NPC、Burr-Brown都有成品供应,当然效果会受一些限制。
比特流(Bitstream)是飞利浦八八年提出的技术,构造很简单。首先二进制的数码信号进入一个有参考电压的模组中,输入信号比参考电压高输出就是1,反之则为0;第二个信号再与第一个信号比较,更高的就输出1,较低输出0…以此类推。因为它只比较间的大小,所以样本要增加,需要更高的取样频率,从早期的256倍到最新的384倍就是个好例子。只有一个比特的信号会进入一个叫开关电容(Switched Capacitor)的DAC中,还原成类比信号。常用的单比特晶片都是飞利浦制品,最早有SAA7320,则把SAA7350与TDA1547合在一起称为DAC7线路,Crystal也有类似产品。
相关导航


Keccak功能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

开发者证明/ PoD

基准

有向无环图/DAG

法定资产抵押稳定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