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络上那么多财经大V,但是真正能炒股赚钱的几乎没有呢?
我们首先要简单地给那些财经大V分个类,不然那么多财经大V我们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首先,第一类。
是证券从业人员,和国家明确禁止炒股的人员。这类人显然是与炒股赚钱是无缘的。他们成为财经大v,依靠的是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技能。比如市场研究员,券商的分析师。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下面图中这位“顶底起名专业户”
李大霄
其次,是第二类。
这类人,实际上是挣到钱的。只是他们不说,又或许不方便说。我们知道,网络上有一群人。他们或许是私募基金的管理者,或许是优秀的交易员。他们之所以成为财经类大V。无疑,是因为其职业,身份认证。他们会讲投资方法,会讲操作理念。但是,绝对不提自己操作品种。为了避嫌,要知道。祸从口出,讲得太细太多。容易被针对。这类人很多,比如东方港湾的但斌,比如混沌资本的葛卫东,比如一战成名的林广茂。
葛卫东
最后,第三类。
这类大V,在任何品类当中都是最多的,不止财经类。他们利用各种方式加V,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专业性。本身,他们的目的是成为某一品类的大V。而后,利用这一点,作为支点。或者说利用这一身份,割韭菜。没错,就是割韭菜。也许,他们自己根本不炒股票。但是不妨碍他们忽悠别人炒股票。美其名曰,知识共享,操盘教练。网络中大部分的杀猪盘,都是这么一个套路。显然,割韭菜的收入,比自己冒着风险进市场搏杀来得更容易。
这类里面有好有坏,真假难辨。你看市面上那么多炒股类书籍,如果你看过百本千本,完全可以自己攒一本炒股书,而你并没股票账户。
分享一个故事:
就在前不久雪球上有个很火的故事。
有一个网名叫寒月霖枫的散户,2019年6月份,他买了一个叫长春高新的股票,买入价在153元,买了一百万多万,这时候的长春高新股价一路顺风顺水。
到2020年农历年,长春高新股价涨到了240元,寒月把股票卖了,赚了70多万。相当于他好几年的工资,那时候的他感觉自己就是股神,做什么都很有干劲!
时间很快来到2020年5月,长春高新继续势如破竹,股价突破了300元,这个时候的寒月很懊恼,觉得自己卖飞了,于是在315元的位置又买了回来一百多万长春高新。
这个时候的寒月是很勤奋好学的,平时除了上班,就是学习投资。特别喜欢钻研投资方面的书籍,尤其喜欢《价值》和《滚雪球》。
就这样很快风平浪静的半年又过去了,时间到了2021年农历新年,通过几个月的持仓,长春高新的股价也一路高歌猛进来到了480元附近。故事的主角寒月这时候继续选择清仓卖出,一股赚了160多元,又带来了五六十万的收益,这个时候的寒月春风得意,提钱买了一辆二十来万的车犒赏自己。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一切都很完美。我想这个时候的寒月,应该也跟题主想的一样,炒股这么挣钱,为啥自己要傻乎乎的上班呢?
可惜故事没有停留,依然在继续。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今年5月15日,这天长春高新的股价创历史的来到了522.2元,寒月这时非常后悔自己没有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尤其是4月份媒体热炒一位老太太13年持仓长春高新,5万变500万的故事估计也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于是我们的男主角寒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拿出了自己所有的280万外加融资,一共648万,在450元附近满仓进了长春高新。
可惜啊,这次的运气不在寒月这边了。长春高新开启了连续三个月一路下跌的模式,期间寒月为了不被平仓,不得不通过信用卡套现加了几十万进去,但在8月26日的时候,长春高新股价跌破265元,寒月因为再也没有资金补充,被强制平仓出局。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寒月就从盈利150多万到亏损好几百万。
被爆仓的那一刻,绝望的寒月说的是:如果能再给一次机会,再也不炒股了。
这两年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些感悟。我发现,股票做得好的人,生意做得大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1、悟性高加勤奋。股市是一个人的修行,悟性不高的人很难领悟其中的精髓。阅读股市就像读一本书,既可以读起来越来越厚重,也可以读起来越来越薄,这需要很高的悟性做支撑。毫不夸张的说,炒股的人就像带发修行的弟子,而且还是个苦行僧。
2、像猎人一样自律。对于散户来说,交易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我们大多数时间应该像猎人一样用来观察。用来耐心等待时机。资本市场每天都充满着诱惑,盘中的每次拉升都挑逗着你跃跃欲试的神经,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机构的陷阱。很多时候,你要像出家人一样做到坐怀不乱,心如止水,否则你永远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3、要有将帅一样的大格局,股市就是一场博弈的游戏,里面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博弈双方就像交战的两支部队,你手中的资金和筹码就是你的士兵,他们的得失全在你这个将帅身上。所以你一定要有将帅一样掌控全局、运筹帷幄的能力。没有大格局,很难看到十里之外的风景,也很难发觉身后的龙潭虎穴。
4、性格内敛不张扬,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当我开口时,我感到空虚当我沉默时,我感到充实。勤于思考,喜欢思考的人往往不喜欢多说话,性格内敛,往往与外界显得格格不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的悟性,让很多优秀的交易者不屑与他人多做交流。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曾经打电话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
巴菲特回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巴菲特的这个回答真是太妙了!因为太多的人进入股市后,在股市尝到了一些甜头,便萌生了快速发家致富的梦想,结果多数人会败下阵来。
价值投资确实不是一门让你快速致富的学问,特别是在你开始的时候,它的效果可能很慢,正所谓「财不入急门」。
当然,到了一定阶段,比如你的资金量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只要能保持一定速度的复利增长(如年复合收益率为 12%~15%),后期的收益增长并不会太慢,且越到后期会越快,甚至快到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地步。
华人首富李嘉诚常打一个比方: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存 1.4 万元,有平均 20% 的投资收益率,40 年财富会增长为 1.028 亿元。
第 1 个 10 年,本金和收益仅为 36 万元;第 2 个 10 年,它就有 261 万元;第 40 年就能达到 1 亿多元。
李嘉诚说过,赚第 2 个 1000 万元时要比赚第 1 个 100 万元简单得多。
为什么越到后期,赚钱越快呢?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复利。
2005 年,在美国布鲁克林工艺大学(Brookly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任教 60 年的欧斯默夫妇(Mr.and Mrs.Osmer)相继去世。两人膝下无子,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学老师。但当人们清理他们的遗物时发现,他们的资产已累积到 8.57 亿美元,后来被全部捐赠了。
那么,他们的财富从何而来?又为什么如此之多呢?
原来,早在 1960 年,欧斯默夫妇把不过 5 万美元的积蓄统统交给巴菲特打理,并且一放就是 45 年,从没有取过。巴菲特对此解释说,欧斯默夫妇的家庭财富增长缘于复利的奇特效应。
当然,幸运的是他们信任巴菲特,而且坚持了 45 年的时间。
华尔街流传着一个故事:1626 年,美国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以 24 美元出售了曼哈顿的土地。有一天,印第安人想把曼哈顿买回来,时间已到了 2010 年,他们这时候需要支付多少钱呢?2.34 万亿美元!这个价格正好是他们出售曼哈顿时的 24 美元以每年 7% 的复利计算的结果。仅仅以每年复利 7%,384 年就达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效果!
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池塘效应」,说的也是复利原理:池塘里的荷叶第一天长出一片,第二天长出两片,到它长满半个池塘,用了 49 天时间。可是令人惊讶的是:荷叶长满另半个池塘,仅仅需要一天时间,因为荷叶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以 20% 的年化收益率得出 10 年的收益会变成原来的 6 倍,20 年变成 30 倍,50 年变成 9 100 倍。最后 5 年的收益,将近是前面 45 年的 2 倍。
我们以 15% 的年化收益率坚持投资 50 年,最后 5 年的收益超过前面 45 年的努力,这个效应同样令人震惊!
股市的本质就是博弈,但并不是拼运气的赌博,它更像一种比赛,比如下围棋。胜负的关键不是运气而是技巧。如果有人让你和聂卫平下围棋赌钱,你会参加吗?但是,很多人就是认为自己在股市上能赢,这也是股市让我特别着迷的地方
我是一方,每天分享股市真技术,硬干货!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探讨,感谢大家的点赞关注,股海中一路同行!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